记者:没有工地。
于建华:一年之内很少有工地,也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和建设之类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北京每年还是以这么快的经济速度发展,每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每年空气质量改善3%,2%,或者一个比例大家觉得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做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个,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北京每年大约可能增加四五十万人口,北京每年小轿车现在摇号也要增加24万辆,至少一年二三十万辆车。
记者:换句话说,这个阶段的污染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于建华:应该说是经历过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记者:这个历史过程有多长?
于建华:这个历史过程,我们现在只能说相对于长期的过程,因为我觉得过程的节点,实现了达到国家的标准,应该说这是几十年的过程。
记者:但是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地区,他们的经验也是摆在那儿,我们可以完全吸收他们的这种好的做法,让自己在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避免走,是不是这样?
于建华:您说的是对的。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使要发展,也不能再污染,我们要发展的同时使污染逐渐降下来,我们还是那句话,要减排跑赢污染的增加,只不过现在我们降幅确实没有那么大,没有观众期望的那么快。
解说:2013年1月11日,北京市环保局首次启动重污染日应急方案。这份方案要求,在极重污染日时,有6条强制减排措施,其中包括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停止建筑拆除工程;日常道路清扫保洁基础上增加清扫保洁作业2次以上;重点排污单位减少污染排放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
记者:在极端污染天气的时候,北京市也出台了一些这种应急之举。比如说有几个30%,其中就是在京党政机关还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这是强制性的还是可以选择的?
于建华:强制性。
记者:必须做,不做又怎么样呢?
于建华:如果停使的公务车在期间被咱们电子眼抓到的时候会通报、处罚。
记者:通报的后果是什么?
于建华:对于从市政府对党政机关要求来说是行政管理体系,所以应该说从行政处罚的角度,同时,当然内部可能还会有一些后续相应处罚措施。
记者:另外一个30%,重点排污单位要求减少污染排放30%,这是要求企业自律的,还是作为一个从外界的这种强制性的,必须这么做?
于建华:对于重点企业,就是减少物排放30%,也是一项强制性措施。
记者:如果不结果是什么?
于建华:在这个过程已经要求企业制定相应预案,第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严格实施应该会处罚。
记者:多少?
于建华:这个我没有具体从事过处罚,所以对于处罚标准,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们这次针对这次大范围区域污染过程,北京是第一个,启动实施相应的一个方案。从这次实施,我们为了加强监督检查,我们自己的环保执法监察总队,分14个监察组,到下面进行检查,应该说这个措施执行效果还是不错的。
解说:周末的北京,灰霾渐渐消散,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阳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而环保部门实时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也显示空气质量良好。但公众也需要认识到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记者:任何前进都是有代价的,我们这代人就是这个前进步伐的代价。
于建华: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现在我们有特定的历史阶段,边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边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这个难度,应该说我们面临空气污染复合型、压缩型污染,在国外大城市是碰不到的。
记者: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污染,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希望它越短越好,但是你们觉得这个过程会有多久?
于建华:多久确实不好说,我现在只能说第一个从咱们北京的发展现状和国外的一些经验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如果说要以一个量级来说,至少是一个几十年的一个过程。
片花:《飞越迷雾》歌曲+各地大雾画面+字幕
结尾字幕:
1月24日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环保部今年将在113个城市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监测,并在2013年12月底前对外发布监测数据。全国城市分三批限期达标,并首次提出力争2030年全国所有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