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的建设将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走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作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群不仅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缓解其人口和资源承载压力,而且还能增强周边中小城市的区位优势,提高中小城市吸引力,实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同共赢发展。
依托县城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均衡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支柱。县城是中国农村行政、生产、流通、交通、服务中心,它们是城市之“尾”,却是农村城镇之“首”。我国县城经过之前的城镇化已经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依托县城发展城镇化可以突破城市建设、安排就业所需的资金限制以及城镇化所需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限制,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进城的适应性问题,还可以减轻农民工大规模异地流动所带来的社会代价。把县城建设成有吸引力的中小城市,既有利于避免过分分散的城镇化造成的土地浪费、污染难以治理的“农村病”,也能避免过度发展大城市造成的“城市病”。
城市如何建设和管理
城镇化要健康发展,需防范五大误区:
一要防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要避免使新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的“拉美化陷阱”。
二要防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避免地方一哄而起搞大跃进,一味追求城镇化的高速度和规模扩张,陷入“速度至上陷阱”。
三要防城镇化的“房地产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价、陷入“卖地财政陷阱”。
四要防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消灭村庄,迫使农民“被上楼”、农村被城镇化,陷入“掠夺式发展陷阱”。
五要防特大都市“大城市病”,避免重物而轻人的城镇化,陷高楼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粗放开发陷阱。
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城镇化不等于摊大饼。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防止人口过度膨胀和城市无序蔓延,避免大城市病。城镇化也不等于透支未来。底特律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政府过度负债,透支未来。底特律破产警示我们,城镇化规划要长远考虑,科学规划,避免城市政府以过高的负债来过度透支未来。
房如何有效调节
住有所居是城镇化最重要的物质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这体现了“寓改革于调控之中”的新思路,意味着房地产管理从行政主导的需求管理转向长效的供给管理。
我国房地产市场过去出现“十年九调,屡调屡涨”怪圈。要打破这种“怪圈”必须有新的管理方式。
一要从应急式短期调控转向用长效机制实现有效管理;
二要从单边需求调控转向供给与需求平衡、以供给管理为主的调节方式;
三要从偏重行政调控转向综合市场调节,发挥市场在商品房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要从单一的“增量”调控转向“增量”与“存量”调节并重;
五要从针对一线城市病因形成的大一统调控“药方”转向对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差别调节。(文/辜胜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