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深圳大学城 - 文化建设
大学城各名校多年积淀的良好校风和学风,融合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讲座、文艺、体育等活动,使各院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影响。大学城新论之名家讲座、紫荆大讲坛、自然讲坛、东方人文论坛、博士后创新讲堂等系列品牌论坛吸引了深圳高校师生、产业界人士和普通市民参加,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艺术团
2011年12月30日晚,深圳大学城2011年新春歌舞晚会在大学城中心体育馆举行,同时,大学城艺术团揭牌成立。为进一步加强深圳大学城的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大学城各高校广大师生的活力和创造力,营造大学城和谐、健康、活跃的文化氛围,特组建深圳大学城艺术团。
心灵成长中心
“深圳大学城心灵成长中心”于2011年1月4日成立,由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牵头主办,整合大学城内各院校资源共同建设,工作目标是搭建心理工作平台,为大学城内各院学生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训练、讲座报告、心理治疗工作坊等各项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心灵成长和全面发展。
深圳大学城 - 合作交流
大学城各院分别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世界银行、林肯基金会、美国国家研究院、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大学和机构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吸引了一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到大学城工作和学习,逐步迈向国际化。
大学城各院先后与华为、中兴、富士康、清华同方、创维(深圳)、海王、深圳方正等400多个企事业单位和深圳市各区政府采取合建研究机构或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进行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形式,建立了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深圳大学城 - 发展规划
建设规划
大学城西校区占地1.54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1.45平方公里。按照空间连带、环境配套、持续发展和功能辐射等原则,大学城西校区采用“一轴双心”的布局结构,在满足功
能结构需求的同时保证大学城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弹性发展的要求,并结合自然环境,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公园,提高大学城的景观和环境质养,创建生态型园区。大学城交通采用互不干扰的车行、步行双流线系统和静态停车系统,保持相对独立和完善,尽量避免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
大学城西校区用地总体上分为清华大学校区、北京大学校区、哈工大校区、公共核心区、生态公园区等部分,以公共核心区作为大学城的核心,清华大学校区、北京大学校区、哈工大校区及其生活区围绕公共核心区呈辐射型结构,保证各校区与公共核心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形成了“以公共核心区为联系主干,以三个校区的建筑连廊为骨架,与自然水体、山体地形高度融合的多组团空间结构”。公共核心区设置中心管理大楼、图书馆、国际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大型项目,通过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向全社会开放,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各校区围绕校园中心的公共绿化广场展开,周边布置教学区、研发区、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各校区紧靠公共核心区向外纵深发展,并结合各自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分布实施建设。
深圳大学城 - 附近交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