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亿产业转型升级资金怎么花?会不会又会像‘撒胡椒面儿’一样——钱花出去了,但效果不明显?目前看到的预算规划多数是在往年基础上加加减减,能否提高科学性?比如在经济新常态下,规划时侧重在就业贡献度、经济贡献度等指标上下功夫。”一位代表表达了他对于预算能否“花到点子上”的担忧。
为推动辖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辖区经济结构,罗湖区2013年6月出台《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10政策》,该政策由1个管理办法统领,10个实施细则共同构成。截至目前,近5个月时间已扶持金额逾2亿元。罗湖区经济促进局带来的2015年预算中,该专项资金总额预算为3亿元。
根据罗湖区经济促进局的规划,2015年度的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主要集中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黄金珠宝、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以及招商引资、节能减排、知识产权等领域。
这3亿元扶持资金投向何处?又如何真正起到作用?在场代表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从实施细则来看,罗湖区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预算增幅是高达153%,那么对于受到电子商务冲击最大的传统零售业有没有相应的支持?传统零售业是解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区人大代表李卫东希望政府对传统零售业的转型也给予关注。
“总体看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资金运行健康平稳,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罗湖产业转型升级资金产生了社会效益。”肖幼美认为,虽然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有必要,但现在深圳各区争先恐后某些产业中叠加投资的现象很严重。“如果各区在定位规划时能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可能带来的效果更明显。”
在肖幼美看来,新的预算法出台以后,以后考核政府的指标不完全是GDP,还有很多综合因素会成为考核指标。“将来考核的时候不能只有单一的指标,目前的这种做法还是整体围绕做大做强我们的产业,但今后要注意这个问题。”她提醒预算部门。“不光是简单推动GDP的增长,在生态文明和质量罗湖等方面我们都有很多工作要推动。”经促局相关负责人回应。
在代表们看来,“如何让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应”是政府部门应该思考的重点。“现在提出探索股权投资的模式,设立政府引导资金是要讲究回报和收益,但绩效评估的时候很少看到这些内容。”肖幼美提出了疑问。
“我们提到股权投资目前是拿电商为切口来试行,和市里面创投一起做,区里拿出1亿元分年实施,今年是2000万,2015年是3000万,未来这就是撬动市场的资金,我们希望能有几亿社会资本进来去扶持一些企业。”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补充说明。
“拷问”政府花钱合理性公平性
“翠北校园的建设总预算8600万元,2万平方米左右面积。莲塘保障性住房、红荔小学等造价我也都综合看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容积率2的普通用房,包括电梯、门窗、水电、安装、照明等,通常来说达不到这么高的造价。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预算的安排还是其他工程放在里面?”听完罗湖区2015年投资项目计划(草案),专家陈齐峰提了这样的问题。
“保障房这边考虑了大量的地下工程,有将近1000个车位在里面,地下工程的平均成本相对于政府预算的相关成本要高一些。保障房工程我们是交钥匙工程,太阳能热水器等等我们做了考虑,也使得造价相对高。”区发改局局长肖承忠对一个个项目进行了解释。
“新增预算是为什么?减掉的预算是不是今后就不做这些事了?”审查上,预算的增减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在区人大代表张晶看来,这背后其实是关注政府预算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社工岗位我看了一下,总共是1072万元,占民政局总支出的1/8,这些社工岗位我要吐槽一下,流动性非常大,两三个月就走了,很难扎根社区扎扎实实做工作,而且今年的经费还要比去年增加30万元。”代表叶顺好就罗湖区民政局的2015年预算提出了疑问。
代表丁芃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签合约的时候,很多时候缺乏监督、流于形式。有些东西明明知道不够,把这个项目列上去了,实际上效率非常差。”张晶也对民政局的购买服务预算提出了疑问:“购买社工岗位服务的费用非常高,140个社工人员就占了1000多万,但是受益的的人群有多少你没有拿出来,这个比例是多少呢?”
“关于社工的事,各社区、各界都有不同的认识,我们不能说社工没有发挥作用。流动性大,我们认同这一点”,民政局局长吕毅回应,“一方面要提高待遇留住优秀社工在社区。同时也要弄清是把他们当文员还是行政工作人员,还有社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
审查当中,政府部门晒出来的2014年公用支出和“三公经费”也成为代表们关注焦点。
“民政慈善部门5个工作人员85万元的经费,这些人员是在编还是临聘?平均每个人16万元怎么来的?”代表王晶提问。“你简单用85万元除以5个人确实很高,但事实上这85万包括了这些人员的工资、住房公积金、房补,包括整个慈善会的工作经费。这五个人编制是‘3+2’,3个编内,2个临聘。”吕毅解释。
“公务接待这块,1—10月份的数据显示,民政局今年才花了预算的4.74%,清水河是0%,还有经促局是22.5%,这中间存不存在三公经费转移支付,转到其他的项目上去?这个下降的幅度太大了,前几年三公经费那么高,今年有的单位甚至一点没有,这不太正常。”区人大代表李咏霞直言。
“街道这块三公经费是安排了121万,这里面是有严格规定的,公务接待是有相应的标准,今年我们的公务接待等没有发生。”清水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解释。
策划/统筹:吕冰冰 撰文:胡明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