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对口帮扶贫困县16年,从输血到造血,该扶贫模式受到国家充分肯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日前授予福田区经促局(对口办)2014年度“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深圳商报讯】(记者 黄青山 通讯员 温建国)福田区对口帮扶贫困县16年,从输血到造血,该扶贫模式受到国家充分肯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日前授予福田区经促局(对口办)2014年度“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要强化当地造血功能,促进当地经济民生可持续发展。这是全面帮扶的新常态。”在部署新一轮全面对口帮扶工作时,深圳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张文,福田区区长王强特别强调这一新理念。经过福田对口帮扶,和平县、赫章县经济社会民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与此同时,福田作为深圳总部经济的发达城区,在贫困县开拓了产业转移新空间,辖区经济近年保持高位优质增长。
通过福田和平对口帮扶模式,村民集资到产业园盖房收租,贫困村有了稳定的物业收入和产业收入。福田扶贫模式打通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渠道,创新产业基地建设,由扶贫“及时雨”变为稳定“长流水”。福和“双到”产业基地由福田区与和平县政府于2011年共同投资建设,该基地主要通过厂房出租的经营模式解决和平县59个省定贫困村的收入问题。贫困村筹资参股,租金收入按参股比例进行分红。今后20年可为当地贫困村带来每村每年近4万元分红收益,同时每年还能为和平县带来厂房收益430万元,税收收入3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记者获悉,在对口帮扶和平县、赫章县过程中,福田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1亿元,创新扶贫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先民生后项目”原则,福田先后帮扶和平、赫章两地开展“温饱工程”、“安居工程”、“饮水工程”,援建当地公路、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民生项目。在创新扶贫方式上,福田着眼长远强化当地造血功能,由单向接受变为发展共享。按照集体经济增长与贫困家庭收入增长相结合,民生项目与经济项目相结合原则,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扶贫道路。
位于和平县的福和产业转移园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建园9年来坚持培育产业链,招商选商,完善产业链配套。园区规划先行,初步形成了以钟表制造、电子通讯为主导,同时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2014年底福田组织金融、电商、物流、创意设计等产业赴和平考察,对接上百个项目,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截至2014年10月,入园企业达到94家,合同投资总额112.35亿元,吸纳劳动力超过10000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总用工人数的90%以上,促进了农民就业,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目前,福和产业园已成为和平县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升级的“主载体”。2014年1~10月,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3亿元,工业税收9380万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