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新闻网 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汽车商情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政策解读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招商加盟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汽车商情 >

所有的天线都对着香港(2)

时间: 2015-09-10 02:36 作者:浙江新闻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我看到的资料,最早的“逃港”发生在1949年下半年。据说,在罗湖桥头聚集等待过境的人有时超过十万。应付不过来的港英方面临时决定甄别放行办法是,用广东话发问,能用广东话回答的放行,不懂广东话拒绝过关。被拒的人被迫另想办法,塞两根金条,跟着带路人在夜里过深圳河,逃港的地下管道由此出现。有人估计从1947年到1950年从深圳过境200万人。(注3)

有记录又成规模的逃港分别发生在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无论哪一年偷渡深圳河,都可以定罪为叛国投敌。

1962年5月的逃港潮,现在听起来依旧惊悚兼动人。最严重的几天,每天几万人过境,快速潜入香港街市,报纸上描述他们“随处向人乞讨,走近食店不给吃的就不走……香港原来平静的生活被搅乱了”。由于港英政府之前有安置过难民,而当时的政策申明,只要非法入境者能进入香港市区范围,便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这样形成的后果是逃港者不顾一切要先进入香港,再进入市区。

太多的难民涌入,港英政府措手不及,决定必要时候调军警封锁拦截,只要把过境后的难民拦截在山区,就可以直接遣返他们回大陆。事态最严重时,动用了军警5000人,上百条警犬,18架直升机,使用了警棍,曾有上千警察手牵手结成人墙,阻拦截停难民。靠近边界搭建了临时收容所,凡抓到的,可以饱餐一顿后遣返,这一餐是自助的,有鱼有肉有面包有香肠。

(中英街港警和大陆警察)

据估计当时有半数逃港者遭遣返,但山野间仍滞留大量的人,等待机会进城。这时候的香港报纸每天的最大新闻是边界事态,报上发布了《百名难民寄语香港亲友》,列出100多名难民在港亲友的名字,直接向他们求救。明报刊出社论《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队上梧桐山》。有统计说,当时的一个难民可能牵动10个港人,前者可能是后者的亲友同学同事。

1962年5月15日前后,十几万人次的港人来到边境救援接济难民,报纸报导说“本港亲友及见义勇为市民,纷纷自购面包粮食,寻找难民,山头上,呼儿唤母,一片混乱”。这让很多香港警察举不起警棍,使得很多难民被亲友接走。被抓后送进收容营的,第二天会被遣返大陆,当夜,有3千到4千港人露宿在营地外守候。而香港市区的这一夜,几乎所有娱乐场所自动熄灯关门,对非人道地截堵遣返大陆难民表示抗议。几乎所有媒体停播娱乐节目,电台现场直播当晚的营救实况。

(警察和难民)

第二天的遣返路上,有人跟着运送遣返难民的卡车,往车上扔食物,喊出留在大陆的亲友的名字。而卡车司机把车开得极慢,这时候有人冲过去横躺在路中央阻挡运送卡车,上百人跟随过去,用身体堵路,人群拼命呼喊难民跳车,几十辆卡车就这样被迫停下来……(注4)

现在重看年的记录,想到的只有最简单的三个字:人啊人。

刚来深圳时,认识了几个当年的广州知青,他们说当时的知青中,有人下乡后不劳动,只学游泳。有插队去海南岛的,从广州乘船出发,船接近香港海域时,有人突然跳水,完全不顾海面上正飘着偷渡者的尸体。

曾经帮我们装修房子的工头老彭,有一天凑到厨房门口问:煮的泰国香米吧,闻见这味就想香港,前年逃港被抓进牢房,每顿饭都吃泰国香米。问老彭:还跑吗?他说:看好了机会当然还要跑,做苦力薪水高。这是90年代初的事情。而80年代末,忽然出现英皇室有庆典,港英方面将大赦难民的谣言,搞得边界非常紧张。

很多年了,只要大陆遇到灾害,电视很快会播出众多香港明星参与的捐助义演,屏幕下方快速滚动着完全陌生的香港市民的名字,有老人有小朋友,每个名族后面是他们的捐款数字,有几十元有几千元。

看看香港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1945年50万人,1950年220万人,1980年510万人。香港男女人口比例曾经是4:1到5:1。

据广东有关方面的统计,1960年代,香港容留了大约100万偷渡者,占当时总人口近三成。1979年到1980年间,广东各地约70万人偷渡进入香港。有人由此推论,现在香港的主要人口是逃港者和1980年以后抵达香港的港人亲属。

而我自己更多的个人记忆是调天线,爬到楼顶上的人在问:清楚不?下面的人仰面答:清楚了!所有的天线都对着香港。天线调好了,晚上可以静静地看明珠9:30,它是很多人在上世纪末的精神食粮。

现在南下深圳,有飞机有高铁,没人会打探你来这儿的目的。回到30年前,一片红土和无数水田无数小山岗的深圳,自由真的近在咫尺。现在你说你来深圳是为找自由,一定会被笑话或被骂。

注2,注3,注4,:参见陈秉安著《大逃港》(广东人广民出版社2010年版)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0) 110

分享到:

王小妮,著名诗人。作品除诗歌外,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等。曾获“中国2002年度诗歌奖”及美国安高诗歌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著有《上课记》《一直向北》《世界何以辽阔》、小说集《1966年》等多种。

作者其它文章:

精华评论

首页| 腾讯网| 腾讯微博| 腾讯视频| 全部作者
Copyright © 1998-2014 Tencent.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出品

(责任编辑:admin)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99qd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深圳新闻网 企业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新闻均为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谢谢!QQ:5017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