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所组织官兵参观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张力行摄
走进海军某应用所所史馆,琳琅满目的奖杯、奖牌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刚组建12年、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科研单位,先后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20余人次获全军和海军作战部队人才奖,50余个项目获全军专业技术成果奖,被评为“全军接收和培养地方大学生先进单位”。
作为一支“高精尖”技术部队,该所党委通过创新制度机制、依托文化育人、营造和谐氛围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让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并驾齐驱。
眼光向上用机制盘活第一资源
梧桐引得凤凰栖。然而,该所成立之初,高技术、高学历人才面临着不少尴尬。信息产品与实战要求难以融合、干部能力素质拓展受限、博士硕士“水土不服”……如何让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经过探索实践,所党委找到一条结合单位实际培养使用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路子。
实战是历练人才的捷径。2012年12月,业务参谋陈松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被选派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为实现队伍建设与战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工程师袁春雷、勾焕蕾先后30余次赴海上参加重大演习保障任务,收集大量数据参数,有效检验了该所多种新型产品的实战效能。
所长刘运山主持开展某课题研究时,点名要了3名刚刚毕业分配来所里的大学生,让年轻同志在科研攻关中收获知识、树立信心。获得海军工程大学双学位的干部刘伟斌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所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较短时间内掌握了某系统实装操作,还没来得及摘掉肩上的学员牌,就被“点将”参加海上重大军事行动,出色完成保障任务。2010年,该所组建成立了海军某科研领域首个“博士团队”,平均年龄30岁,包括7名博士后和博士,4名硕士。这支朝气蓬勃的科研队伍,先后承担国家和军队重点项目6项,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给机遇也要给压力。该所严格落实《高级职称干部管理暂行规定》,以成绩和效果为标尺,对干部任职情况进行调整,让人才“能上能下”,有效激发了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动力。如今,该所已经打造出由领衔专家、攻关团队、技术骨干组成的梯次人才队伍,官兵科技创新的热情高涨,研发成果呈现井喷之势。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