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芳 杨舒
两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7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8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盘点了过去若干年以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展映了彪炳科技史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中国科技发展的年度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40K以上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确立了铁基超导体是新一类的非常规超导体,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探索和研究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热潮;2013年度国家技术进步特等奖,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两系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将水稻亩产量由700公斤提高到988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2013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为解决重症肝病高病死率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总结说,综合分析今年的获奖项目,可以一窥2013年度我国科学技术奖励的特点: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优势继续保持、上海光源等重大科学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科技自主创新成果显著,而在群众普遍关注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与安全等方面,优秀成果也不断涌现。
陈志敏说,一直以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激励自主创新,引导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营造创新氛围、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青年科技人才开“绿灯”
“基于碳氢键活化的氧化偶联”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北京大学教授施章杰只有39岁;在他的团队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7岁,平均年龄只有34.4岁。施章杰说:“获得国家奖让我热血沸腾,这是对我们年轻人的鼓励和支持!与老一辈科学家们相比,无论从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我们都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会以此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传统的单位和个人推荐不同,施章杰领衔的这一项目是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方式的一次创新——首次专门为40岁以下青年学者主持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开辟了专家推荐渠道,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联合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不受推荐指标限制。
陈志敏说,人才是任何事业的根本,而青年是最具创新活力的时期。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强化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导向。2013年度,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6.6岁,其中自然奖45.9岁,发明奖45.7岁,进步奖47岁。他表示,接下来,科技部将继续深化奖励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激励政策,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营造更好的氛围。
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本次大会上,由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完成的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浩激动地表示:“‘企业牵头,科技引领’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引导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陈志敏介绍说,2013年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作为牵头或参与单位完成的项目占75.9%,其中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完成的项目占35.8%。同时,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的高等级项目比例也在增加,13项一等奖中企业牵头完成的有6项,参与完成的有10项。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激动之余,科技工作者们将目光投向未来。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李颖领衔完成的“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一技术突破了海上溢油遥感信息获取的瓶颈问题,为我国海事、海洋和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高端装备制造产品。李颖说:“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能够从事我钟爱的专业,我们研发的产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起到了关键的科技支撑作用,我备感欣慰。这次获奖,让我更觉责任重大。我们的团队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的蓝色国土安全保驾护航,为中国梦的实现抹上绚丽的海之蓝。”
(责任编辑:admin)